某高层钢结构连廊施工技术

作者:陈荣喜 单红波 高源 张志伟 刘晓斌
单位:厦门海投国际航运中心开发有限公司 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针对某高层建筑楼层中庭部位钢结构连廊自重较大的施工难题, 通过分析吊装设备起重性能、施工环境, 介绍了高空散件拼装的施工工艺。有限元分析结果及工程实践表明, 该施工方法很好地完成了钢结构现场拼装。
关键词:钢结构 高层建筑 连廊 原位拼装 施工技术
作者简介: 陈荣喜, 高级工程师, E-mail:34844537@qq.com;

 

1 工程概况

某工程位于厦门市海沧区海沧大道, 建筑整体沿海沧内湖弧形布置。建筑上部主体共20层, 整体高度92.03m, 建筑平面宽77.60m, 沿湖长度方向约272.00m, 为国内罕见超大面积单体高层建筑 (见图1) 。建筑内部结构5~17层各层中庭区域分布阶梯钢结构连廊, 跨度约25m。连接结构形式各异, 主要采用圆管柱、H型钢梁、箱型支撑, 材质均为Q345B, 连廊与主体连接均为刚接。典型连廊结构及其立面图如图2, 3所示。

2 钢结构连廊施工方法

2.1 施工方法选择分析

大跨度钢结构施工一般采用地面拼装整体吊装工艺、高空整体提升工艺、支架平台配合高空散件原位拼装工艺、钢结构滑移施工工艺。具体工程施工应根据吊装设备、施工环境、结构设计特点等因素综合考虑, 选择技术可行、经济效益好、安全可靠的施工方法。

1) 施工吊装设备性能

B座塔式起重机均为建筑外侧附着式平臂塔式起重机, 随着吊装幅度增加, 吊装能力减小。连廊钢结构整体最小重量约30.2t, 现有塔式起重机无法满足整体吊装。

图1 工程建筑效果Fig.1 Architectural effects

图1 工程建筑效果Fig.1 Architectural effects

 

图2 典型连廊结构Fig.2 Typical corridor structure

图2 典型连廊结构Fig.2 Typical corridor structure

 

图3 典型连廊结构立面Fig.3 Elevation of typical bridge structure

图3 典型连廊结构立面Fig.3 Elevation of typical bridge structure

 

2) 施工安装环境

连廊位于建筑中部, 且连廊底标高在19.880~70.910m位置分阶梯状不等高分布。受施工部位限制, 无法采用大型起重设备进场施工;受连廊位置分布及高度限制, 若通过支架支撑进行施工, 措施材料消耗大, 经济成本高, 且措施施工对工期影响较大, 对首层楼板荷载承受能力影响较大。

3) 结构因素

连廊结构两端均采用刚性节点受力, 连廊两侧正交方向分布H型钢梁, 结构抗弯、抗扭能力好, 利于高空散件拼装。

综上所述, 根据各项因素分析, 现场拟通过结构本身良好受力性能, 采用高空散件拼装工艺进行钢结构施工安装。

2.2 高空散件拼装施工工艺

施工流程以楼层为单元先进行多层连廊底部2层安装, 后进行上部结构安装;以两侧原有结构作为附着支撑逐渐往中部合龙安装。

2.2.1 钢结构分段

以KFJ-8连接钢结构为例, 根据塔式起重机工况分析 (见图4) , 此位置处5号塔式起重机最大吊重为5.9t, 钢结构分段后最重为4.1t (见图5, 表1) , 满足吊装工况要求。

2.2.2 钢结构安装流程

片式钢框架采用塔式起重机与人工导链结合的方式进行安装。先安装钢框两侧的框架钢柱, 而后再安装钢框架构件。待钢框架周边构件安装完成后, 开始进行钢框架柱的安装。下面以钢框架KFJ-8安装为例, 其吊装流程如下 (见图6) :①安装悬挑钢梁L1, 布置缆风绳坐标调节;②安装钢柱Z1, 与钢梁连接形成稳定结构;③安装钢柱Z2, 与钢梁连接形成稳定结构;④安装钢梁L3, 下部两层钢结构连接完成;⑤安装钢柱Z3, 与钢梁连接形成稳定结构, 进行相同工艺后续楼层钢结构安装。

图4 塔式起重机吊装工况分析Fig.4 The condition analysis of hoisting crane

图4 塔式起重机吊装工况分析Fig.4 The condition analysis of hoisting crane

 

图5 典型连廊钢结构分段 (KFJ-8) Fig.5 Section of typical steel corridor structure (KFJ-8)

图5 典型连廊钢结构分段 (KFJ-8) Fig.5 Section of typical steel corridor structure (KFJ-8)

 

表1 钢结构分段重量Table 1 Segment weight of steel structures   

表1 钢结构分段重量Table 1 Segment weight of steel structures

3 钢结构受力分析计算

经分析, 中间片桁架安装时为施工最不利情况。采用MIDAS计算软件对此工况进行钢结构变形、构件应力及稳定性验算。计算结果如图7所示。钢结构安装过程中最大位移为2.6mm, 最大应力为-5.9N/mm2, 稳定性分析中最大应力比为0.029。

按照GB50755—2012《钢结构工程施工规范》中4.2.7条要求, 考虑施工安装过程, 中间片桁架对端部桁架荷载组合, S=1.2D (D为自重) 。

图6 KFJ-8吊装流程Fig.6 Hoisting process 5 of KFJ-8

图6 KFJ-8吊装流程Fig.6 Hoisting process 5 of KFJ-8

 

图7 有限元计算结果Fig.7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calculation results

图7 有限元计算结果Fig.7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calculation results

 

图7 有限元计算结果Fig.7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calculation results

图7 有限元计算结果Fig.7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calculation results

 

4 施工要点

在现场施工时, 需注意以下几点。

1) 因安装过程涉及大量悬挑结构, 为保障坐标测量满足要求, 吊装就位过程中应采用缆风绳配合手拉葫芦进行构件校正, 并加强测量监控, 以满足施工安装精度要求。

2) 水平构件安装应在H型钢梁翼缘两侧设置双夹板配合腹板高强螺栓对接连接 (见图8) 。构件翼缘板焊接前, 需提前完成两侧夹板螺栓锁紧, 减小结构自重荷载对焊接变形影响。

图8 双夹板自平衡措施Fig.8 Double splint self balancing measures

图8 双夹板自平衡措施Fig.8 Double splint self balancing measures

 

5 结语

高空大跨度钢结构施工受工程结构特点及环境因素影响较多, 施工时应合理选择相应施工方法。本工程采用高空散件拼装工艺进行钢结构施工, 能较为方便的解决现场安装的影响问题, 经济合理, 操作简便, 施工安装速度较快。

 

参考文献[1] 北京钢铁设计研究总院.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2009.

[2]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中建钢构有限公司.钢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755—2012[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2.

[3]戴国欣.钢结构[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7.

[4]袁庆海.材料力学[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4.

[5]中国钢结构协会.建筑钢结构施工手册[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2002.

[6]吴欣之.现代建筑钢结构安装技术[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9.

[7]胡玉银.超高层建筑施工[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3.
Construction of Steel Corridor Structure of a High-rise Building
CHEN Rongxi SHAN Hongbo GAO Yuan ZHANG Zhiwei LIU Xiaobin
(Xiamen Haitou International Shipping Center Development Co., Ltd. China Construction Third Engineering Bureau Co., Ltd.)
Abstract: Aiming at the steel corridor structure's heavy weight in a super high-rise building, hoisting performance of hoisting equipment and construction environment are analyzed and parts structure assembly above high ground is introduced.The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and practice show that the installation method is feasible and field erection of steel structure is finished successfully.
Keywords: steel structures; tall buildings; corridor; assembling in situ; construction;
754 0 0
文字:     A-     A+     默认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