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平安泰达金融中心超深基坑内支撑体系优化设计与应用

作者:刘艳磊 张保健 徐领平 王福阔 付浩楠
单位: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摘要:天津市软土地区某深基坑原设计为地下连续墙+5道混凝土内支撑体系,基坑间距较密,第5道支撑距土方开挖面仅2.2m,不能满足挖掘机最小工作高度要求。通过优化设计,充分考虑留土作用,提高内支撑截面面积、配筋及支撑封板等方式,将5道支撑优化为4道支撑,减少了首道支撑封板面积,撑下掏土高度优化至3.3m,满足挖掘机施工需要,充分利用时空效应,加快土方开挖施工效率,保证了基坑安全。
关键词:高层建筑超深基坑内支撑优化设计
作者简介:刘艳磊,工程师,E-mail:906488173@qq.com。
基金: -页码-:71-73,76

  1 工程概况

  天津平安泰达金融中心项目位于天津市河西区,东侧为南昌路,南侧为合肥道,西侧为九江路,北侧为马场道,其中马场道及合肥道为重要交通干道,项目地理位置显著,既有环境非常复杂,车流、人流极密集。项目周边环境如图1所示。

  项目由56层办公楼、62层公寓楼、4层裙房和5层整体地下室组成,建筑最高为313m。工程总建筑面积30.6万m2,总用地面积2.4万m2,南北长213m,东西宽109m,是集甲级办公、高端公寓、艺术主题购物中心于一体的超高层建筑。项目效果如图2所示。

  图1 项目周边环境

  图1 项目周边环境  

   

  基坑面积1.45万m2,基坑周长490m,基坑开挖深度24.5m,最深31.3m,土方开挖量约40万m3,基坑距用地红线仅1~2m,施工场地极狭小,基坑周边遍布热力、燃气、供电、输配、雨水、污水、电信等百余条管线。地下连续墙截断第2承压含水层,坑底处于第1承压含水层位置,基坑突涌风险大。

  图2 项目效果

  图2 项目效果  

   

  根据本场地地层分布特性及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场地埋深58.00m范围内可划分为1个潜水含水层和2个承压含水层。潜水含水层埋深约14.50m;组成第2承压含水层埋深约58.00m。潜水含水层与第1承压含水层之间、第1承压含水层与第2承压含水层之间一般分布有较厚的黏性土作为相对隔水层,可概化为3个相对独立的含水组。

  2 原内支撑设计与施工难点

  原内支撑设计采用地下连续墙+5道钢筋混凝土内支撑的支护方案,支撑为全封板设计,根据基坑形状,选用眼镜形水平支撑体系。两圆半径为37.4m,为了减小基坑变形、增加支撑刚度,在支撑周边设置边桁架。原内支撑体系设计如图3所示。

  图3 原内支撑体系设计

  图3 原内支撑体系设计  

   

  由于地处城市核心区,材料进出场及土方外运均利用22:00至第2天4:00的6h,材料倒运和土方外运压力极大,支撑平面封板面积大,造成材料垂直运输压力大,增加材料倒运难度;撑下掏土量大,增加土方外运难度,工期紧,土方开挖开始至春节假期前停工仅275d,如按原设计施工,275d施工完毕5道支撑、6步土方极为紧张,底板难以封闭,难以使基坑处于稳定状态,极易造成基坑深层位移增大及承压水突涌等安全隐患。

  利用原内支撑体系设计,土方装车标高只能降低至-8.000m,开挖第3~5步土方时需进行土方接力,使用长臂挖掘机和抓斗机。2个环形栈桥过于陡峭,渣土车在环形栈桥上行驶均为弯道,转弯半径过小,安全隐患增加,现场场地极狭小,场地布置难度高,已无法按2个环形栈桥设计的理想状态使渣土车从支撑南北侧运输土方。环形栈桥对支撑刚度几乎无增强效果。

  原支护结构平面设计时受到地下室结构设计制约,由于办公塔楼和公寓塔楼先行施工,公寓楼地下室内嵌钢板剪力墙,导致混凝土内支撑平面设计需避开内嵌钢板的剪力墙,制约基坑内支撑平面布置形式,导致公寓楼侧支撑封板面积增加。

  原内支撑与土方开挖面最小间距仅2.2m,撑下掏土仅能采用小型挖掘机,施工效率低下。原支撑体系剖面如图4所示。

  图4 原支撑体系剖面

  图4 原支撑体系剖面  

   

  3 支撑优化设计

  综合考虑支撑刚度控制基坑变形,高效组织施工,以经济、合理等方面对支撑平面形式进行优化设计。利用BIM技术对支撑与地下室正式结构进行碰撞检测,分析得出制约因素为公寓楼地下室内嵌钢板剪力墙的结构形式,塔楼结构先行施工,支撑换撑、拆撑跟不上塔楼结构施工工况,导致支撑平面布置受限极大。

  优化设计阶段利用MIDAS,PKPM等软件验算,取消公寓楼地下室钢板剪力墙后,结构承载力、挠度变形等指标均在规范允许范围内。通过与设计院沟通,取消地下室钢板剪力墙、增加钢筋布置,减少地下室钢结构用钢量,使得支撑平面布置形式更加灵活。

  综合考虑工程整体工期、基坑安全、环境需求、建造成本等因素,对基坑设计进行优化调整,由原设计5道支撑优化至4道,在确保基坑安全的前提下,支撑间距由2.2m加高至3.1m,满足支撑下中型挖掘机开挖需求;支撑平面封板面积由9 500m2缩减至6 300m2,为土方开挖、支撑及地下结构施工、后续支撑拆除等工序创造了更有利条件。通过BIM技术对支撑和正式结构进行碰撞检查,优化调整支撑布置,达到不影响支撑及塔楼结构施工的目的。基坑原设计全封板如图5所示,部分范围支撑平面面积优化如图6所示。

  图5 基坑原设计全封板

  图5 基坑原设计全封板 

   

  图6 部分范围支撑平面面积优化

  图6 部分范围支撑平面面积优化 

   

  充分利用基坑支撑体系,使混凝土内支撑与出土栈桥合二为一,提高内支撑刚度的同时提高栈桥的稳定性。布置上避开2栋塔楼结构,将出土栈桥随土方开挖不断向下延伸,土方运输车辆可直接下至基坑底部,有效降低土方的垂直开挖高度,实现挖掘机、渣土车、混凝土罐车等车辆直接行驶至相应工作面上,加快土方装车速度及内支撑施工速度。优化后的支撑设计效果如图7所示。

  图7 优化后支撑设计效果

  图7 优化后支撑设计效果  

   

  在确保基坑安全的前提下,结合在天津地区深基坑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对支撑方案进行研究、分析,并对地下连续墙配筋、支撑内力、变形、位移等相关数据进行验算,基坑相关技术数据满足一级基坑要求。

  通过塔楼边界优化留置反压土,基底抽条开挖回灌素混凝土两种方式,提高基坑内支撑体系的整体刚度,最大程度控制基坑变形。以办公楼区域(坑深26.75m)为例,基坑大面积开挖深度24.25~26.75m,地下连续墙已施工完成,结构后期进行深化设计。优化前后基坑深度分布及基础剖面如图8所示。

  为了较好控制基坑变形,办公楼区域基坑周边底板厚度由3.7m优化为1.2m,基坑周边留有5m宽、2.5m厚原状土体,考虑其有利作用,为了加快施工工期,优化支撑体系,优化前后支撑剖面对比如图9所示。

  图9 支撑优化前后对比

  图9 支撑优化前后对比  

   

  4 实施效果

  通过对施工工况的分析,结合现场施工经验,反推设计创新,使得支撑封板面积由原9 500m2减小至6 300m2,对土方开挖、基础底板施工、地下结构施工等较有利,加快施工进度。支撑基本避让出塔楼结构范围,减少支撑与塔楼结构碰撞。支撑与裙楼结构碰撞概率也降到最低,较大程度上提升裙楼地下结构施工速度。通过对塔楼边界优化以留置被动反压土,基底抽条开挖回灌素混凝土等具体措施,考虑留土作用,对支撑结构截面及配筋等进行重新设计验算,将5道支撑减少至4道支撑,使得坑底最小开挖面达3.1m,达到中型挖掘机撑下挖土的作业条件。减少1道支撑结构减少了施工、养护(上接第73页)时间与成本。

  图8 优化前后的基坑深度分布及基础剖面

  图8 优化前后的基坑深度分布及基础剖面  

   

  通过结合栈桥与支撑的关系进行栈桥设计,使栈桥与支撑合二为一,增强支撑刚度,利用支撑进行车辆行驶,并在支撑上形成4个出土岛,利用栈桥坡道双向通车,使渣土车能直达土方开挖面取土运出,使1个超深基坑在立面上通过栈桥分解成3个较浅基坑施工,在平面上利用出土岛形成若干出土区域,多点出土。在狭小场地空间有限的情况下,“撑桥一体化”设计使得渣土车能利用支撑和栈桥直达坑底取土运出坑外,加快了土方开挖速度,能尽快形成支撑,减少了基坑变形发展,减少了深基坑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本工程实现工程土方日出土量2 000m3,最高达3 600m3,基坑近40万m3用时198d快速开挖完毕,较计划工期缩短90d,获得工期效益等直接效益达1 200余万元;有效减少了基坑时空效应的变形,基坑地下连续墙深层位移仅36mm,道路管线沉降仅28mm,基坑及周边环境变形安全可控。

   

参考文献[1] 肖武权,冷伍明.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的优化方法[J].岩土力学,2007,28(6):1201-1204.
[2] 吴铭炳.软土地基深基坑支护中的土压力[J].工程勘察,1999(2):15,17,25.
[3] 赵延林.基坑开挖对周边建筑物及地表沉降影响的研究[D].徐州:中国矿业大学,2005.
[4] 姚燕明,周顺华,孙巍,等.坑底加固对平行换乘车站基坑变形影响的计算分析[J].地下空间,2004,24(1):7-10.
[5] 谢向阳,邢益江,谭海涛,等.深基坑混凝土支撑体系切割拆除技术优化与应用[J].施工技术,2019,48(10):96-99.
[6] 刘毅,张勇,贺祖浩,等.伺服钢支撑在邻近建筑物车站深基坑中的应用[J].施工技术,2018,47(23):72-75.
Optimization 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Inner Support System for Super Deep Foundation Excavation of Tianjin Ping'an TEDA Financial Center
LIU Yanlei ZHANG Baojian XU Lingping WANG Fukuo FU Haonan
(China Construction Eighth Engineering Division Co.,Ltd.)
Abstract: A deep foundation excavation in the soft soil area of Tianjin was originally designed as an underground continuous wall + 5 concrete internal support systems.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foundation excavation is relatively dense.The fifth support is only 2.2 m away from the excavation surface,which can not meet the minimum working height of the excavator.By optimizing the design,considering the role of soil retention fully,increasing the internal support section area,reinforcement,and supporting the sealing plate,the 5 supports are optimized into 4 supports,which reduces the area of the first supporting plate,and optimizes the height of the soil under support up to 3.3 m.It can meet the construction needs of excavators,make full use of time and space effects,accelerate the efficiency of earth excavation and ensure the safety of foundation excavation.
Keywords: tall buildings; super deep foundation excavation; internal supports; optimal design
438 0 0
文字:     A-     A+     默认 取消